半边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63章 移民建厂!,离石游记,半边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个方面,促使火德真君型高温弹得以问世的原因,竟是由于内务府所主导的大规模工人迁移运动。
乍一看,原本内务府工人的迁移与高温弹的诞生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其中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知道,大秦帝国开疆拓土的步伐实在过于迅猛,然而其本土境内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若将大秦境内的人口大批迁往新开拓的疆域,毫无疑问将会极大地削弱自身的根基力量,甚至极有可能引发民怨沸腾,这种局面是离石绝对不愿见到的。
尽管离石对于治国之道并不精通,但在最基本的立场选择上,他还是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
毕竟,基层民众虽并非统治阶层,但他们才是起起造反的主力军。再者说,人数众多的平民百姓们,其需求往往最为简单纯粹——只要能够保证他们填饱肚子,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并且未来充满希望,那么无论遭遇怎样的艰难困苦,他们都会心甘情愿地承受。
历经数千年统治者的驯化,平民百姓骨子里早已深深烙印下了,服从和勤劳吃苦的特质,并与与生俱来的耕种天赋完美融合。正因如此,大秦境内的这块基本盘绝不可随意动摇,或进行大规模迁移,只能让他们自愿迁徙,而且要为他们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还要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
然而,与北方不同的是,南方的汉人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担忧。因为唯有汉人能够完美地适应工业化进程,他们学习新知识的速度极快,仿佛与生俱来般懂得如何相互配合、协同合作,对组织程度有特的理解,每次大规模的战争,就是一次集体演练。
不仅如此,汉人的独立性也是相当的强,只需稍加培养,哪怕是最底层的人员,至少都能胜任工头或管理者的角色。相比之下,那些来自化外之地的胡虏则显得逊色许多,他们大多只能从事体力劳动,这种较为简单粗暴的工作,或许杀人放火之类的勾当,对他们来说还算在行,但要论及复杂精细的工业生产操作,则完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正因如此,内务府在南梁地区建立起了众多规模达数万人的大型工厂。经过长达大半年时间的悉心培养,这些工人已经成为技术娴熟的老手。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于内务府以及整个大秦帝国充满了绝对的信任,可以说是死心塌地。想当初,内务府向其名下各厂子里的工人们透露道:“秦皇陛下英明神武,开疆拓土,征服了诸多富饶肥沃的土地。
如今,内务府计划前往那些地方设立新厂,毕竟在原材料的产地直接建厂,既能降低成本,又可提高效率,还能创造一个新的富裕阶层。唯有如此行事,内务府方能获取丰厚的利润,还可以提工人整体工资,而工人自然也就能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以及更多的福利保障啦!咱们所有人的生活必定都会越过越好!”
倘若此事发生在大秦尚未在南梁建厂之前,若是有人听闻这般话语,恐怕十有八九都会将其视作,一场精心编织的骗局。这把人当成猪仔运往海外卖掉。
可这是内务府建的工厂,工人又是内务府精心培养的。
对工厂里自己的工人说,这个效果立马不一样了,因为有了基本信任,而且厂里的工人,自认为是秦皇的工人,这可是真正的皇帝近人,出于近千年对皇帝信誉的任任,他们服从了内务府向海外迁移工人的决定,而且内务府所做所为根本不是骗局,内务府与迁移的工人订下合约,合约上还有秦皇的私章印信赢斌印,这就更增加了可信度。
合约规定工人干半年休息半年,可拿一年的工资,凡是留在原材料产地置家置业的,秦皇赢斌送每人一百亩地,一牛一马一栋水泥毛坯房,不愿意留在原材料产地的工人,可以调任其他厂子,如果所有地方都看不上,赢斌承诺工人往返的费用,都由秦皇赢斌的内务府承担,其中还有许多细小贴心的小福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