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67章 舆论下的较力!,离石游记,半边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个消息乃是由名闻天下的《帝国时报》转载传递奉圣城。
要知道,这份报纸的记者和主编可都非等闲之辈,他们皆是那些自视甚高的读书人,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但他们不是穷人,却时常说自己是穷人中一份子。这些人常常以万民良心自居,自命不凡,有种我穷我干净、我是天下人的良心错觉感。
如今,随着大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读书识字之人日益增多,报纸的销售量也随之节节攀升。尤其是咱们汉人,那可是出了名地喜欢凑热闹,这种民族天性使得报纸的销量,如洪水般暴涨,纸张成了消耗量最大的日用品,报纸更是成为最挣钱的行当之一。一时间,报纸销售量暴增,无论是积少成多的财富增长,还是民间读者受众的影响力,竟成就了好几位文豪!
对于文人墨客而言,依靠撰写文章来赚取丰厚的家财,并一举跃身为富豪,简直就是梦寐以求之事啊!
既能收获声名远扬的美誉,又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只要所发表的内容并非无中生有、恶意诽谤污蔑他人,那么这笔财富便能稳稳当当地落入囊中。
不仅如此,这样的行为还会得到大秦官府的大力保护呢!
倘若名声愈发响亮,在民间拥有广泛认可的影响力,甚至还有可能被推举进入御史台担任官员一职,这是何等诱人的美事啊力,当官不再是世袭专有!
正是在这种思潮的引领之下,各类报纸的记者们纷纷各展其能,施展出浑身解数,要想名扬天下,然后利用在舆论界的影响力,晋升为大秦官员。
他们充分利用各自的人脉关系,争先恐后地奔赴九真郡,只为能够抢先获取到第一手的珍贵资料。
在中原大地上,他们不辞辛劳地深挖细究,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引发轰动效应的线索和新闻,然后妙笔生花的报道出来,引起天下人的共鸣。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四处奔波,不辞辛劳地去寻找每一个当事人和幸存者。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仔细搜寻着各种各样,能够证明事实真相的证据。
历经千辛万苦之后,他们终于带着满满的第一手信息资料踏上归途,回到了位于九真郡的驿站。此时已是夜深人静,但他们却毫无睡意,立刻投入到紧张而又兴奋的构思创作之中。
当然,尽管他们不会信口开河、胡编乱造,但适当的艺术加工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比如,他们精心设计了对某位王姓幸存者的深入采访,详细记录了他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一幕;或者根据某位黄姓受害者亲口叙述的悲惨遭遇,生动描绘出当时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更有甚者,还挖掘出了某位白氏女子与野猴子之间,那段不为人知的悲惨遭遇,描写却侧重香艳恶俗……
就这样,一篇篇精彩绝伦的文章应运而生,并陆续登上了各大报纸。
除了那些专门针对文学爱好者的报纸外,其他所有报刊都统一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撰写报道,目的就是要确保哪怕只是刚刚学会认字的普通汉人,也能够轻松读懂其中的内容。
正因为如此,能够胜任记者这份工作的人数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因为当记者的门槛相较主编有点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