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老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4章 《汉报》出世(1),三塑强汉,深山老僧,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此一来,天下士子的仕途敞敞亮亮地摆在那里,只要你确实有有才有能,总能找到适合你的道路。
而且对于原本的官吏而言,只要你没有贪墨,不是尸位素餐,也总会给你一条路走。
大家所担心的腥风血雨,并没有发生。
此制一颁布,引起了轰动。
很多小官小吏,实为能官干吏。
过去为了被“察举”,刻意讨好上官、讨好士族中人。
现如今,似乎完全不需要了。
只需要你踏实肯干,展现你的才能,你的仕途就是光明的。
京中朝臣也看出来了,说是三年后废除“察举制”,实则现在就已经废除了。
原来没有背景的小官小吏,一个个“嗷嗷”叫着拥护新制。
原本在京都徘徊不去,想寻求一些机会的学子,也纷纷前往大学堂报名进修,希望能有机会做一个乡长。
在新制中,乡长虽是吏,也是属于朝廷的吏,有正式俸禄的。
他们看中的当然不是乡长之位,看中的是新制的晋升途径。
要知道,乡长的俸禄可一点不低,足够他们养家糊口了。
当然,做乡长,想要富贵也不可能。其家人仍然要加入农庄,参与农庄劳作。
至少京都和京都周围县的官吏,都明白了一个事实:成公子并不要抛弃他们,而是要他们拿出真才实学,干出政绩。
而且都公审了董卓、李儒,自然说明成公子不会行与董卓同样的事情。
否则,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吗?
这才是让百官能够放下心来的关键。
当然,安抚百官之心,本就是公审董卓、李儒的目的之一。
如果说,公审大会本就足够新奇了。
可第二天一早,更新奇的事来了。
天刚刚放亮,满大街都是紫金卫。
他们人手数百张报纸,开始满大街兜售。
报纸名曰《汉报》。
刊首语明确地说明,《汉报》为大汉朝廷报刊,属学部下属机构。
《汉报》每十日出刊一期,每期四版。
以后,大汉推行的各种政策、朝廷官员的变动、大汉军队如何收复失地和开疆拓土、大汉百姓的生活状况、各州郡发生的重大事情……,全部都可以从《汉报》上看到。
同时,《汉报》编辑部还正式面向天下各州,招募汉报撰稿人、通讯员等。
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汉报》将是成公子,不,应该说是朝廷的核心宣传工具。
前几天,京都就设置了很多的报栏。
没人知道这些报栏有什么用。
当时就有御林军解释说,过几天这里会张贴《汉报》,而且《汉报》出刊当日辰时,会有紫金卫在报栏前,为不识字的百姓读报。
京都谁也不知道《汉报》是什么,谁也没当回事。
可在大年初六,报栏上果然张贴了四版《汉报》,也果真有紫金卫在报栏前,为百姓读报。
中间有百姓没听懂的,紫金卫还会耐心地给大家解释清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