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四 匪伊垂之带有余(三),大宋苏轼,凤岛,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苏辙出仕大名府,推官不满一年,政绩不足为外人道,只一事,一生念兹在兹,即“慎勿以刑加道人”。可以说是他在梦中领悟老子“贵生与自爱”后,行事中的知行合一。
衙役抓来一乞讨人,诉其用扇子伤一妇人,欲盗其首饰。苏辙审之,
问他:“白日之下何以强盗?”
那人却说:“吾本学道之人,绝活是看手相,本地人无人不知,某并非强盗。”问过众人,都证其所言非妄。苏辙以为证据凿凿,不能文过饰非,遂言于王贶,
王贶对他说:“此事宜慎重,不能加罪于道人。让他来见我,我亲自问他。”
等把乞丐带到,王贶连问也不问,道:“此风狂人也,释之。”
风狂是一种病,《扁鹊心书》上解释此病由于心血不足,又七情六欲损伤包络,或风邪客之,故发风狂,言语无伦,持刀上屋。
退堂后,苏辙问乞丐所从何来,乞丐叹了口气,回答顺着风势飞翔,找回来时的路,透过浮光掠影,让苏辙看见了生命的凉意和命运的本相。
乞丐家在利州山峡,儿时患皮肤病,被父母弃在山里,三天三夜哭不绝声,草木为之呼吸与吐纳。有人从岭上寻声而下,乞丐遇见一个道人,也遇见了今后的自己。道人对他说:“我家在山谷,你若是想跟我,为我担水劈柴就够了。”乞丐就随了师傅。师傅教他导引行气,没几年,他的皮肤病好了。师傅又告诫他说:“汝前世恶业因太重,现世果报,当终身勤苦,乃免于病。此处非汝常久之地,出山行乞去罢,只别把自己当普通人,若美衣甘食,则旧病复作矣。我教汝相手,可以自养,可免饥寒。如有剩余,即送他人,切勿存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