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还不毕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章 曹操墓里有什么,历史直播:给老祖直播挖坟,怎么还不毕业,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魏武帝陵墓的西北角往西走四十三步,再往北二百五十步,即可到达鲁潜墓的明堂,按照西晋前后的度量衡来计算,曹操墓就在鲁潜墓明堂东南三百多米的范围里。”

“不过可惜的是,墓志发现的地方由于烧砖取土,形成了面积达万余平方米的巨型深坑,不太可能找到鲁潜墓的确切位置了,也因此无法进一步确定曹操墓的位置。”

曹操:你还怪可惜的?!

“但是吧,06年的时候,西高穴村有一座墓被盗了,上报了豫省考古研究所。”赵定安一个转折,继续说道,“研究员去看过了以后,发现这里至少是个王侯级别的墓,墓的表土已经基本没了,墓顶外露,盗洞就明晃晃搁那,所以商议之后向文物局申请对该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不过第一次申请并未通过,文物局让盗洞回填。但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前日防贼的,两年内盗掘屡禁不止,哪怕派人巡视盗洞口都没用。当地派出所破了几起盗掘墓葬的案子,里头东西都没了多少,再次上报才通过了。”赵定安有点可惜,虽然曹操是薄葬,但是那都是文物啊!

曹操:......

[之前不是已经被盗掘了吗?为什么第一次申请抢救性发掘没有通过啊?]

[不懂+1,王侯级别的墓耶,里面的文物重要程度还需要多说?]

赵定安看到评论,说道:“因为有前车之鉴。56年的时候,郭沫若和吴晗推动明长陵的主动挖掘,因为各种原因转为了对明定陵的挖掘。结果技术不成熟,文物损坏严重,后来文革期间又遭破坏。所以现在对待陵墓,尤其是大墓的态度很保守。”

明定陵的开掘可以说是新中国考古史的悲剧之一。

当然了,曹操这个墓当时都没确定身份,只是说汉魏墓,也可能是矫枉过正的不重视......

“现在的挖掘,要么是盗墓贼对墓进行了破坏,需要抢救性发掘,要么就是国家要搞工程,让专家来评估以免破坏,这是保护性发掘。”

赵定安继续讲道:“曹操是薄葬,所谓薄葬就是陵上‘不封不树’,墓室内‘敛以时服’,‘不藏金玉’,所以墓里的文物很少。在高陵博物馆里,那些陈列出来的文物,和其他帝王将相相比,显得特别寒酸。”

他镜头向下,出现了陈列柜里的陶器,经过修补,没有复杂的花纹,看着朴素至极。

[这么朴素,我还以为都是金的银的玉的。]

[这怎么判断是曹操墓啊?或是说怎么判断是帝王墓?王侯墓?]

“朴素不代表不符合规制,”赵定安道,“以秦汉为例,墓室结构就不一样,帝王墓大多有多室结构、长墓道、复杂地宫,甚至有陪葬坑。王侯墓则多单室或双室墓,墓道较短,无复杂陪葬系统,较小或仅象征性封土,汉诸侯王墓多‘凿山为藏’。”

“陪葬品方面,帝王墓多成套的青铜礼器,比如如九鼎八簋、玉璧、玉圭等,以及金器、银器、宝石、象牙制品、鎏金铜马、金缕玉衣、帝王印玺。而王侯则是仿礼器,或改用陶制明器,实用器以兵器、车马器、日常用具为主,玉衣为银缕或铜缕。”

“再比如陵墓里的装饰,帝王墓壁画多绘升仙、四神、出行图。王侯墓则以日常宴饮、狩猎为主。”

赵定安继续道:“但确实存在判断干扰点,像曹操和汉文帝刘恒,都是薄葬,不过虽陪葬品少但墓室结构显等级,还好判断。有些诸侯王会僭越,用帝王礼器,这会增加工作难度。”

[长知识了,以前就听过金缕玉衣。]

[连装饰壁画都不一样吗!]

[这都是考古总结出来的吗?]

赵定安摇头:“不是啊,史书、地方志、墓志铭都会有记载的。”他镜头一转,对准了石牌,“比如,我们认定这里是曹操墓,是因为这些。”

较为完整的圭形石牌上书: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

其他的石牌虽然残缺,但清晰可见“魏”、“魏武”等字样。

“之前破获的盗掘案里,也找到了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的石牌,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的石枕,经过鉴定,和墓里文物的材质、风格、字体一致。”赵定安道,“这些石牌是用来记录陪葬品的,对应的物品大多数都不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异能者的都市迷局

以星辰作笔

青藤心事——中学时代

清颜令雪

量子血灵珠传奇

张其金

快穿之信我有糖吃

爱磕糖的蛀牙

腰软娇娇超好孕,绝嗣大佬宠上天

雾染红裳

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

飞鱼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