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1章 安全由谁来负责,并汉,做梦中,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按袁隗指示。

王允让袁绍提前募些兵马,藏于雒阳周边。

备下后手,或许有用。

四月,初六,夜。

雒阳南宫嘉德殿。

灯火通明。

天子刘宏。

快不行了。

尚药监小黄门高望。

已经失踪五天了。

太医令脂习最终还是请来谯县华佗。

可是华佗却连宫也进不去。

张让、赵忠的中常侍还有朝中袁隗等人联手阻挡。

人家不让华佗进去的原因也很简单。

他只是一介白衣。

哪里能去触摸天子的贵体。

华佗只能住在脂习府中。

也乐得自在逍遥。

有人包吃住路费。

免费雒阳一游。

有何不好!

蹇硕作为西园八校尉之首。

是刘宏新晋的亲信。

他始终服侍在刘宏身侧。

一步也不敢离开。

何皇后带着刘辩。

董太后带着刘协。

她们在殿外来回踱步。

神情紧张。

内心复杂。

刘宏尚未立太子。

就差这临门一脚。

谁都有可能。

于董太后而言。

这董侯刘协是自己养的。

虽说其母只是美人身份。

但这些年来宫中氛围的熏陶。

修养学识气度,绝对比养在宫外道观的刘辩要好。

而儿子刘宏,喜欢刘协,这在宫中人尽皆知。

尤其是去年,先是立自己的侄子董重为骠骑将军。

又让服侍保护刘协的小黄门蹇硕就任西园上军校尉。

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听其指挥。

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就因为嫡长与庶的关系。

让这件事难以推进。

于何皇后而言。

这史侯刘辩是嫡长子。

其大舅何进是大将军。

其二舅何苗是车骑将军。

又有一班党人士大夫支持。

纵然刘宏无诏、未立太子。

那这刘辩也是妥妥的储君。

没有之一。

只是就怕这刘宏死前犯糊涂。

到时生出事端。

反而不好收场。

刘宏已经昏迷好一会了。

就如同当年董先那样。

时而昏迷,时而清醒。

太医令脂习也手足无措。

每天按照流程操作。

生怕有所失误。

嘉德殿中药香四溢。

但却没有一点帮助。

刘宏依旧!

但事情总有意外。

尤其是在夜深人静时分。

夜半时分。

也许是脂习的努力。

刘宏终于再度醒来。

嘉德殿内外一片激动。

纷纷涌到榻前。

让刘宏能看得见。

刘宏环视一周。

内心有些悲哀。

心中有些不舍。

但他知道自己所剩时间不多。

于是刘宏费劲地让脂习等人退出殿外。

然后用颤巍巍的手示意蹇硕。

蹇硕赶忙上前,跽坐刘宏榻前。

刘宏用虚弱得不能再虚弱的声音交代:

“务…必…要把…董侯…扶…扶…上去。”

虽然说话断断续续。

但刘宏明显是在交代后事。

所以他努力地把话讲完。

好像是回光返照。

他还为蹇硕出了个主意。

以西园军控制雒阳。

然后立刘协为帝。

让母亲董太后继续扶持刘协。

而刘辩,封个弘农王就是。

让他当个富贵闲人。

这何氏若是听话也罢。

若是不听话。

可以借陪丧的名头。

在宫中袭杀大将军。

蹇硕此时心里有些忐忑不安。

天子交给自己这么大的一摊事。

可却没为自己配备得力的人手。

甚至也没有诏书。

禁中愿意站自己一边的人也少得可怜。

朝上与大将军利益冲突。

愿意听宦者行事的人几乎没有。

如何才能完成天子所托呢?

就说现在,这何进不愿亲征。

推说要等袁绍回来。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希望张杨的老上司丁原能顶事,站在自己一边。

丁原终于要进京了。

他接到朝廷的书信。

说实话,这事拖得有点久。

其实让丁原进京的事。

禁中与朝廷已取得一致。

或者说是,蹇硕和何进、袁氏已取得一致。

这事自然是从丁原身为并州刺史,却能为南匈奴复国之后才决定的。

因为同样是平叛。

并州与凉州相比。

表现实在太抢眼。

丁原进京,吕布自然是要带走的。

还有那些一直跟着自己。

陪自己从刀山血雨中走出来的人也要带走。

陪了自己这么多年。

也应该带着进京见见世面。

这次诏书并没有说明,将任命自己什么新职务。

只是说要让自己进京述职。

意思是朝廷想要了解一下。

这南匈奴王庭是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但自己走了以后,并州怎么办?

新任的并州牧董卓不肯赴任。

新官职下来之前。

理论上自己还是并州刺史。

这并州还是自己的后方。

身为刺史,丁原这点责任心还是有的。

怎么办?

自己走后,这并州之事要交给谁?

理论上,从理论上来说。

刺史一开始只是行郡国,省察政教,黜陟能不,断理冤狱。

并不用直接去干涉地方军政事务。

到了永平九年,诏令部刺史每年举荐表现优秀铜印墨绶的县级长吏。

和与本郡上计一起前往京师。

这时的刺史又多了一个举荐的职责。

永平十三年,又让刺史多了一个抚恤鳏孤,反思职务的任务。

章和二年,让刺史按圣旨,勉弘德化,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意思是,给刺史多了一个宣传的职责。

永元十年,又给刺史压了一个通利壅塞的职责。

意思是兴修水利,开垦农荒。

永初四年,遣御史中丞王宗督青州刺史法雄攻剿海贼张伯路、平原剧贼刘文河、周文光。

这时刺史化身为领军攻伐之人。

但这时的刺史领兵还需有御史监督。

到了元初六年,益州刺史张乔讨蜀郡夷与越雟夷。

建光元年,幽州刺史冯焕率二郡太守征讨高句骊、秽貊。

这时的刺史已经完全单独上阵了。

如果到这之前,刺史还仅仅只是领兵而已。

可是到了永建元年夏五月。

诏幽、并、凉州刺史,使各实二千石以下至黄绶,年老劣弱不任军事者,上名。

严来障塞,缮设屯备,立秋之后,简习戎马。

冬十月,鲜卑犯边。

当时朝廷直接下令。

告幽州刺史,其令缘边郡增置步兵,列屯塞下。调五营弩师,郡举五人,令教习战射。

这相当于直接把各州部的军事训练也交给刺史做了。

所以别小看人家只是六百石刺史。

这权力大了去了。

最后自然是中平五年立州牧之后了。

这刺史的权责、身份、地位已经隐隐和州牧一样。

比如徐州刺史陶谦。

在讨伐黄巾一事上,比豫州牧黄琬干得还好。

也没人说他擅权。

当然了,刺史做什么都是为了一州部的平安。

这事并不稀奇。

从刺史改州牧。

再从州牧改刺史。

如今再从刺史改回州牧。

习惯就好了。

可如今并州刺史丁原要赴京。

这并州的安全由谁来负责。

丁原心中还没底。

自己这一去。

可能就留在雒阳了。

到时新任刺史或州牧到并州交接。

可不能出幺蛾子。

若是自己到京师。

述职情况不能让上官满意。

那自己也有可能要再回并州。

到时也得要交回自己一个平安稳定的并州。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

自己回到并州。

但已经是从刺史升为州牧。

那时自然是皆大欢喜。

这样的人选。

自然要从自己的从事中选。

选谁好呢?

张杨和成廉已分别跟随蹇硕和何进。

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

可是吕布、魏续、侯成、宋宪、郝萌等人。

他们还不曾享受过自己带给他们的荣光。

上次之事。

吕布心中已有裂隙。

这次再把他们留下。

这人心恐怕有失。

再说常年在边境拒敌。

风餐露宿。

边境风沙,土房地窨子。

如何能与京师雒阳相提并论。

可能,可能这一辈子,他们也就这一次机会了。

自己身为他们的上司。

这次一定要把他们带去见见世面。

但这并州,又确实需要留人看家。

留谁呢?

留谁好呢?

吕布见丁原拿着通知入京的邮传发呆。

于是试着问了一下。

这为南匈奴复国的功绩簿。

还需要改吗?

尤其是平城令董先!

要说这次他的功劳最大!

因为所有参战的人,都是他的先锋义从。

所有参与叛乱的南匈奴部落贵族。

都是他的人斩的首。

其次是并州刺史部和各郡。

虽然只是开了武库,支援了先锋义从。

但也算有支援之功。

再来是五原郡守张恺以及定襄、朔方、五原、云中四郡的军司马颜良、文丑、张合、徐晃。

他们五人也率兵参与了。

虽然只是看押部落毡帐。

协助堵住各处关塞城垣。

但这也是协助防范之功。

最后麻烦的是董先。

论功的都是他的人。

可是他却没离开过平城。

没斩过一颗首级。

这功不好论!

吕布一句看似无心的话。

一时为丁原的打开一扇窗。

是呀。

董先。

除了是平城令外。

他可还是自己的别驾从事。

雁门郡部从事。

虽然只是兼职。

但这次他的功劳着实不小。

再加上如今他的先锋义从已遍布并州除太原、上党的所有郡。

这并州交给谁,都不如交给他来得好,来得合适!

况且自己认识董先这么久了。

一直互相都有联络。

也算知根知底了。

对,就交给他!

丁原绝对没有想到。

自己的决定,将会从此改变董先的命运轨迹!

也改变了中兴以来的局面!

雒阳。

西方商团长赵峰正和司隶商队长莫辰正在组织人员和物资撤离。

河南的避难土楼坞堡在京密间的梅山。

位置远离雒阳及八关。

河内的土楼坞堡就在朝歌鹿肠山。

弘农的则在卢氏洛水边上的熊耳山。

总之司隶商队七郡一百零六城。

共有土楼坞堡二十二处。

因其是西方商团所在,所以多了一处。

遵循自愿。

愿意撤离的,可选择北上,南下。

不愿意撤离的,要么举家迁入避难坞堡。

要么只能自便了。

至于土楼坞堡的防守。

这些事情,西商营长尹礼和营教员李素自会安排。

但商团商队的主体,将按董先的要求。

先撤到郿坞。

然后进入汉中褒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斗罗:炎帝徒弟勇闯斗罗大陆

旻旻吖

异域使命

自在飞花1

浮世愿

秃尾巴老陆

满门炮灰,我成为团宠小师弟

听风三百遍

星璇洛逸

瑾言言

和霸道军少闪婚后真相了

纤指红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