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2章 怎么会停下脚步,并汉,做梦中,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种暠为度辽将军。

再入朝为大司农。

延熹四年任司徒。

任上征辟推荐桥玄、皇甫规等人,被世人称为贤相。

去世时,并、凉二州为他遥祭发丧。

南匈奴听说种暠去世,举国为之哀痛。

南匈奴单于,每次入朝朝贡,途中望见种暠的墓,都会涕泣不已,在墓前祭祀。

种暠经历相当丰富,而且在不同任职期间都尽心竭力为朝廷分忧。

为河南种氏赢得良好声誉。

这一次,种氏家族的接力棒来到了种劭手中。

种劭受领任务。

自然要努力完成。

身为种氏子孙,怎么能沾污祖先打下的名望呢。

但董卓在河东等了好几个月。

好不容易才有这个机会可以率军队进入雒阳。

又怎么会停下脚步呢!

他继续沿谷水行进至河南界内。

种劭迎着董卓军队,打着慰劳的名义,劝董卓退军。

董卓怀疑雒阳局势有变。

于是让下属包围种劭,并威胁让路。

但种劭不吃这套。

面对如狼似虎的董卓部曲。

他拿出天子诏书,以天子名义叱责董卓下属。

义正辞严,结果没人敢拦着。

谁也没料到,这么一个文官竟然有如此大的勇气与胆量。

大家纷纷给他让开道路。

种劭一直走到董卓面前。

面对比自己大一号的董卓。

种劭没有丝毫胆怯。

他高举天子诏书。

直斥董卓。

面对种劭的叱责。

董卓理屈。

只好撤军至夕阳亭休整。

夕阳亭就在河南县城西。

离京师雒阳只有一县之隔。

董卓暂时停下脚步。

何进对何太后和何苗总算有了交代。

但袁氏得知却很不满意。

好不容易集齐了七龙珠。

准备召唤神龙。

结果,龙珠被偷了。

怎么可以这样。

袁隗又岂能坐视不理。

于是他让袁绍施压何进。

袁绍告诉何进。

诛宦大业不能停下。

这事已经箭在弦上。

早晚都要有此一战。

既然何进念旧情不想亲自动手。

不如把这件事交到他的手上。

何进想想也是。

自己保持超然地位最好。

由袁氏去承担后果。

于是何进听从袁绍蛊惑。

他给司隶校尉袁绍,假节,专命击断。

所谓假节,就是暂时借给你符节。

在特殊情况下,有不经请示就逮捕或处死罪犯的权力。

同时何进还任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

配合司隶校尉袁绍的工作。

要知道这王允在先帝死后才奔丧到京师。

然后马上被何进招为从事中郎。

如今接任河南尹。

这速度不可谓不快。

如果再加虎贲中郎将袁术。

雒阳禁中内外,可以说全在袁氏掌握之中。

袁隗特意警告袁绍兄弟。

袁基是袁氏家主,主持袁氏宗族之事。

至于袁绍和袁术。

兄弟二人登山,各自努力。

能做到什么程度,就看二人能立下什么样的功劳。

但在袁氏大业面前。

要齐心合力。

但显然袁绍的权力变大了。

他能操作的空间也多。

他命令雒阳方略武吏去侦察宦者动静。

然后又派人催促董卓等人,让他们赶快进入雒阳。

同时让他们派驿使赶紧上奏章。

在奏章上要明确表示,将进军平乐观。

袁绍这是要打明牌。

主要他现在手中有一手好牌。

而宦者的牌越来越差。

蹇硕一死,宦者兵权没了。

郡国中的宦者亲属纷纷被清算。

便让京师宦者恐慌。

嚣张跋扈的宦者,连何太后都不保了。

宦者这么多年下来,谁经得起调查。

这让他们人人自危。

如今四方进兵,声势迫人。

各方声讨,皆以诛宦为名。

这让宦者如热锅上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政策变化,往往一线人员感受最深。

宦者感受到了真实的压力。

于是也把感受上报何太后。

这时何太后才感到恐惧。

以其等着别人动手。

不如自己先下手,还能留些余地。

何太后狠下心来,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者都罢免回家。

只留下一些何进所亲信的人,留守禁中。

她还让诸常侍、小黄门等宦者都去向何进请罪。

表示愿意一切听从大将军处置。

何太后认为。

不管如何,认罪态度一定要有。

好的态度,或许还能减罪三分。

而大将军何进,也不跟他们客气。

他对宦者说:

“天下动荡,就是因为怨恨你们。”

“如今前将军并州牧董卓马上就要来了。”

“你们何不早日回到自己的封国?!”

宦者登门,传得沸沸扬扬。

袁绍得知此事。

于是劝何进趁此机会。

在大将军府中,将宦者一网打尽。

这些阉宦,罪恶滔天。

根本不需要再给他们机会。

但何进不允许。

他还是不想让自己手上沾上宦者的血。

这里面毕竟有何氏的恩人。

多年的情谊。

到时惹来何太后的怨恨。

随着时间的推移,何进与袁绍谋划逐渐被人泄露。

宦者们得知袁绍并不想放过他们,纷纷感到恐惧。

于是想效仿蹇硕。

改变不利的局面。

八月二十三日,丙寅,太白犯心前星。

《海中占》曰:

“太白入心,有白衣之众,又为丧。”

又曰:

“太白犯心,天子立后绝嗣;犯太子,在子不得代;犯庶子,庶子不利。”

《荆州占》曰:

“太白犯守心,君后走藏。”

又曰:

“太子不死则去;一曰女主失势。”

甘氏曰:

“太白犯心,三寸以内,帝怯于兵,将军亡,剑戟上殿,群臣巡走。”

石氏曰:

“太白经心,清明烈照,天下内奉明王,帝必延年。”

郗萌曰:

“太白犯食心左星,为太子有忧若立。”

又曰:

“太白犯心、籴贵。”

从以上着述可以看出。

古人总用天象来解释现实。

为自己的迷茫寻找出口。

也为自己指引前进的方向。

太白犯心前星。

这么大的事。

太史令王立第一时间赶紧向太常汇报。

此时的太常正由前太尉马日磾担任。

马日磾,字翁叔。

扶风茂陵人。

是经学大师马融的族人。

他以才学入仕,曾任谏议大夫。

并与蔡邕、卢植等人在东观典校官藏《五经》。

凭此经历,接任射声校尉、太尉等职。

四月初,因日食,刚从太尉任上下来。

也算让位于刘虞。

马日磾就任太常还不到半年。

立刻就迎来异象。

他有些紧张。

他向上汇报。

但很遗憾。

现在当权的那几人,心思都不在这里。

他们只盯着眼前将要发生的事情。

根本没人来管这档子破事。

中常侍张让,他的儿媳是何太后的妹妹。

当年郭胜举荐乡里人何氏。

禁中宦者众人也是达成共识的。

后来何氏怀孕后。

能不能生下来。

能不能养活。

也是当时宦者一句话的事。

就凭这此恩情。

何氏让妹妹嫁给张让的儿子。

意图以姻亲巩固与宦者的关系。

也因如此何氏为后时。

当她下手毒杀王美人。

虽被先帝刘宏发现。

但却能得以保全。

这些要归功张让等人。

后来何后虽然失去圣心。

但好歹并未废后。

虽然刘辩未被立为太子。

但好歹也没另立他人。

这一切同样是张让等中常侍的功劳。

说实话。

何氏以郭胜为纽带,但却是以张让为基石。

没有张让,就没有何氏的今天。

当年先帝刘宏常说:

“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

作为先帝刘宏的公。

张让与外界勾连最广。

就连家中奴婢也跟着地位尊崇。

每次前来求见张让的人。

常有数百之多。

因此作为与何氏纠葛最深,又有外界人脉的张让。

此时倍受宦者的推崇。

他受被赶出禁中的宦者所托。

承担着一件大事。

试图为宦者力挽狂澜。

张让召来儿媳,向她叩头请求:

“我现在犯下重罪,理应带领全家返回家乡。”

“但一想到张氏世代蒙受皇恩。”

“如今就要远离禁中,心中恋恋不舍。”

“我想再进宫侍候至尊一次。”

“哪怕只能短暂地见太后一面,能当面表达心中的感谢也好。”

“当我最后率全家退出雒阳,回归乡里时,心中也就没有遗恨了!”

面对君舅大礼请求。

何太后的妹妹不得不从。

她向母亲舞阳君说情。

而舞阳君又入宫向何太后说情。

于是何太后心软,立即下诏,让诸常侍全都重新入宫服侍。

入宫的张让可没闲着。

他与赵忠等中常侍着手布置一切。

对于外臣来说。

他们手上拥有一张王牌。

到时若能与大将军讲和。

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但若不成。

张让等人也只能鱼死网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斗罗:炎帝徒弟勇闯斗罗大陆

旻旻吖

异域使命

自在飞花1

浮世愿

秃尾巴老陆

满门炮灰,我成为团宠小师弟

听风三百遍

星璇洛逸

瑾言言

和霸道军少闪婚后真相了

纤指红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