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8章 也能跟着沾沾光,并汉,做梦中,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卢植听了董先的介绍。

不由向董先这方快步走来。

他也知道。

董卓那边是来抓自己的。

自己没错,如果被抓。

定是没有生路。

自己还有幼子。

不能就此不顾。

董卓的人马明显不如董先的亲卫队。

一来人数上,董卓只有十几人。

而董先亲卫队有一个连二百五十人。

二来装备,董卓只是寻常制式装备。

而董先的亲卫队是高碳钢铁鱼鳞甲。

所以董卓的人马见势不对,立刻回撤。

卢植见董卓人马撤走。

于是向董先表达感谢。

董先趁机提出邀请。

并说恩师蔡邕在灵丘桃花山上。

卢植与蔡邕也许久未见。

于是接受了邀请。

只是要先回涿郡老家一趟。

他怕波及涿郡卢氏族人。

董先巴不得如此。

他想利用卢植担心董卓报复的心理。

劝他迁居族人。

卢植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

董先递给卢植自己的名刺。

到时凭此名刺可免去许多麻烦。

若是遇到董氏集团的人马。

还可提供帮助。

卢植慎重地接下名刺。

双方约在灵丘桃花山。

可惜的是。

董先错算了一步。

蔡邕手中拿着司空董卓送来的邮书。

书中提及当年流放时的情份。

想请他入京师雒阳辅佐自己。

说实话。

蔡邕是个践行传统价值观的老派学究。

历史上。

因琴技被征,他便不赴任。

见贫富差距大,他便写赋抒情。

天子不信,他便下野赋闲。

董卓曾救他,他便去应征。

卢植仗义执言,他便向董卓求情。

蔡邕想了许久。

董先救命之恩,收留之恩。

他在桃花山待了十年。

为董先培养的孤儿骨干成百上千。

也算是还了这份恩情。

而自己的女儿蔡琰也已经和董先订下婚约。

董先也算是自己的子侄辈。

而同样有救命之恩的董卓。

自己却还未曾报答。

蔡邕心中有了决定。

他留书董先。

自己将选择南下。

辅助董卓。

桃花山上,桃山书院。

众人得知蔡祭酒即将远行。

于是纷纷出来送行。

蔡邕安慰众人。

女儿蔡琰在此。

自己报完恩必会回返。

他此行只带走从弟蔡谷、继子蔡睦以及门生顾雍。

另外,他还把自己那些书简全留在灵丘。

只带走一整套的印刷书籍。

这里面全部是自己这十年的心血。

也有自己数千部书简的印刷版本。

蔡谷是蔡邕的从弟。

他没蔡邕学识丰富。

因此一直在为蔡邕打理杂务。

当年董先手持蔡邕书信。

便要走蔡邕数千藏书。

他信不过,所以跟随北上。

如今看着当年上百车竹简。

只剩这数车防水木箱。

不由有些感慨。

这灵丘百工党也太神奇了。

这纸质书的确比较容易推广。

光随身随带一项。

就足以说明问题。

数十万字,一人可背。

换成竹简,数车也装不完。

蔡邕南下。

这可是大事。

董固不敢怠慢。

一来要快速通知董先。

二来要确保蔡邕安全。

好在蔡邕并不是打算一去不归。

所以阮瑀、路粹还是留在灵丘。

继续本职工作,随便教导新人。

再加上沮授已回灵丘。

自然也能顶替一二。

所以桃山书院还可继续。

但名头就不如前议郎蔡邕蔡伯喈来得响亮。

九月,初一,甲戌.

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

他威胁何太后下诏,废黜刘辩。

诏书由李儒起草:

“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乃立陈留王。”

这意思是:

“天子为先帝守丧期间,没有尽到身为人子的孝心。”

“而且其仪表也缺乏身为君王应有的威严。”

“如今,据此将他废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为帝。”

话音刚落。

心急如焚的袁隗。

就迫不及待上前。

将第二十八代刘氏天子。

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了下来。

然后双手进奉给第二十九代刘氏天子。

也就是陈留王刘协。

亲手把第二十八代天子扶下殿。

亲手见证目标更进一步。

这种感觉。

对袁隗来说。

真是太好了。

当袁隗把弘农王刘辩扶下来后。

面朝新帝刘协称臣。

而坐在北面的刘协一脸无辜。

哥呀,这真的不是我的本意!

何太后哽咽流涕。

自己最后这一丝希望也没了。

兄长死了。

宦者死了。

如今儿子也下台一鞠躬了。

自己犹如浮萍。

无依无靠。

只能任人摆布。

她有些后悔。

当年若是不入选掖庭。

寻一门当户对的家族。

会不会不一样。

满朝公卿大臣,心中悲愤。

但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说话。

董卓见一事已了。

于是再次提出:

“这何太后在先帝丧期之时,曾经逼迫婆母董太皇太后。”

“最后使她忧虑而死,这严重地违背了身为儿媳需要孝敬婆母的礼制。”

“大家都来说说,该如何处置?”

董卓说的是事实。

当初董太皇太后归葬时。

大家也颇有异议。

当时的舆论还是由袁隗暗中操控引导的。

所以大家一致同意。

将何太后迁到永安宫。

并夺去参政议政的权力。

不得不说董卓是个能人,狠人。

做事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如果换到董先前世。

那是妥妥的执行强人。

公司骨干。

董卓见自己主导的两个议程都得到推进。

心中大喜。

接下来。

新帝即位。

大赦天下。

并把年号昭宁。

改为永汉。

局头麻木了。

这小钱钱赚得手软。

少主也太妖孽了吧。

这都能预测得到。

郭嘉西行途中。

他和张宁谈起。

不由十分信服。

永汉元年,九月,初三,丙子。

董卓让李儒进献毒药,毒死何太后。

并让公卿以下官员不穿丧服。

仅仅只在参加丧礼之时,以白衣赴丧。

之后董卓又让人把何苗的棺木挖掘出来。

取出尸首,进行肢解,再砍为数段,弃于道边。

同时还让人杀死何苗和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

并把尸体扔在御树篱墙的枳苑中。

董卓这是在为董太皇太后报仇。

也是为刘协报仇。

刘协刚出生没多久。

亲生母亲王美人就被何氏害死。

之后由董太皇太后亲手抚养。

近十年了。

刘协心中有怨恨。

但年小力弱。

再加礼法制度。

他也只能任人摆布。

从渤海王,到陈留王。

也仅仅只是何氏兄妹一手即可操弄。

目的也仅仅是怕他离得太远,不好监管。

如今董卓为自己复仇。

刘协幼小的心灵中。

还是觉得董卓是个好人的。

宦者诛尽。

新帝不能无人服侍。

董卓授意。

刘协下诏。

任命朝中公卿以下官员的子弟为郎官。

用来填补原来由宦者担任的职务。

并在禁中服侍天子。

为表前后区别。

令三府长史着两梁冠,依五时穿着衣袍,位阶定为从千石到六百石。

同时以袁绍弃节为由,将符节第一葆改为赤旄,以此维护朝廷尊严。

但侍中、侍郎来往出入禁中。

这让天子隐私暴露在众人跟前。

十分不便。

从前的侍中是宦者担任。

左蝉右貂,负责天子的生活起居器物。

上到乘舆服物,下到亵器虎子唾壶。

甚至还负传国玺,操斩蛇剑,与天子共乘。

如今由官员子弟充任侍中。

但他们不能总是待在禁中。

如此一来,恐有泄密风险。

私密外传,不利维护天子威严。

于是王允上奏。

让新任的侍中等人不得随意出入禁中。

虽然此奏打的是保护天子隐私的旗号。

但也因此断绝了天子与外界的联系。

使天子成为一个被关在禁中的鸟儿。

一切只能依靠他这个尚书令,来传递有无。

袁隗授意。

公府奏请。

羽林中郎将桓典与大将军何进共谋诛宦。

虽坐视何进被戮,但事后及时配合控制北宫。

忠义炳着。

于是董卓建议。

下诏拜其家一人为郎。

并赐钱二十万。

同时将其由羽林中郎将改为侍御史。

好嘛。

兵权又被董卓夺走。

桓典又回到骢马御史时期。

也不知是新政得人心,还是老天开了眼。

这雨停了。

从六月大暑后开始下。

直到九月寒露才停止。

一共下了近九十天。

这让董卓更加高兴。

一班马屁精也抱着各自的目的。

纷纷说些董卓喜欢听的话。

比如光禄勋宣璠。

他称这董卓拨乱反正。

所以才雨过天晴。

这是天降圣人,为朝廷万民消灾除厄。

等等。

董卓一高兴,让他接替袁绍担任司隶校尉一职。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董卓既任司空。

手下中郎将们自然也能跟着沾沾光。

中郎将徐荣就推荐同郡公孙度。

就任辽东郡守。

公孙度,表字升济,本是辽东襄平人。

其父公孙延,不想当郡中小吏,于是逃到隔壁玄菟。

当时玄菟郡守公孙琙。

有个儿子名叫公孙豹。

才十八岁就死了。

这公孙度小的时候小名也叫豹,又与公孙琙的儿子年龄差不多。

公孙琙一见到他,就喜欢他,还送他去上学,为他娶妻。

让他做了郡吏。

甚至后来还向人举荐,让他到京师任职尚书郎。

光和年间,公孙度升为冀州刺史。

可惜因谣言被罢免。

如今同乡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

于是公孙度请徐荣帮他推荐。

前往辽东就任郡守一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斗罗:炎帝徒弟勇闯斗罗大陆

旻旻吖

异域使命

自在飞花1

浮世愿

秃尾巴老陆

满门炮灰,我成为团宠小师弟

听风三百遍

星璇洛逸

瑾言言

和霸道军少闪婚后真相了

纤指红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