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6章 天下大势的走向,并汉,做梦中,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是大将军何进的东曹掾。

再加父亲诸葛珪是泰山郡丞。

先祖诸葛丰是前汉司隶校尉。

所以诸葛氏与剻氏两家联姻。

也就门当户对,顺理成章了。

二姐生于熹平末。

还未及笄。

协助继母照顾幼弟诸葛均。

她只希望能嫁个好人,有个好归宿。

最好还能对娘家一些帮助。

这样她就心满意足了。

至于诸葛亮自己。

此时正是连狗都嫌的年纪。

他成天搞东搞西。

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让他们家过上好日子。

他最佩服的也是那些能让人过上好日子的人。

比如管仲,乐毅。

既能富民,又能强国。

董先站在诸葛宅院门前。

听着莫申的简介。

不由有些迟疑。

这样贸然上门。

能有作用吗?

诸葛玄的老派保守作风。

诸葛瑾的家族责任。

而自己看中的诸葛亮。

还只是一名九岁孩童。

莫申汇报完。

便安静地站立一旁。

身后的亲卫连,把周围都堵得严严实实。

现场鸦雀无声。

大家都在等着董先发号施令。

但诸葛家的邻居就不一样了。

现在时局不稳。

突然来了一大堆膀大腰圆的壮士。

二话不说。

围住诸葛宅院。

这让他们纷纷议论。

看这些人的装扮。

整齐划一。

令行禁止。

为首者更是万众瞩目。

地位应该不凡。

是诸葛氏得罪什么人啦?

还是被什么人看中了?

闲言四起。

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甚至说是诸葛亮的二姐被人看上了。

人家上门抢亲。

董先站了不知多久。

如果不算先前商队登门。

这只能算是自己一顾诸葛。

进去吗?

但先前诸葛玄的态度摆在那里。

这次大概率还是不行。

不过自己如今可是灵丘侯,并州牧,征北将军,持节钺。

可不是普通百工起步,商贾兴家的代表了。

会不会有一丝丝改变呢?

不进去吧?

但自己千里迢迢来到这里。

不就是为了见出师表的作者一面吗?

诸葛孔明。

这个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代表人物。

值得自己走这一遭的。

想到这。

董先心中好像有了主心骨一样。

对呀。

管他的。

能不能招揽到另说。

但见一见蜀汉千古丞相一眼。

尤其是九岁时的模样。

这一趟也是物超所值。

董先这才让莫申上前拍门。

果不其然。

来开门的正是身高五尺的九岁总角小儿。

可以看出,他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还有些气喘吁吁。

甚至还摔了一跤。

这不膝盖上还沾着院子的土。

透过打开的门。

向里望去。

小院不小。

可能是诸葛珪在郡丞任上所置办的。

还带着办完丧事后的标志。

里面到处是成捆的麻杆。

孩童见院外黑压压的壮士。

不由有些惊恐。

但他仍然沉着地行礼,并问道:

“诸位,所来何事?是否要找家叔?”

莫申上前一步。

将怀中抱着的野鸡送给孩童。

然后,拱手对着孩童行礼:

“我们是董氏综合经营集团的人。”

“冒昧登门打扰,是想问一下定制的绳子可编结好了?”

孩童接过野鸡。

然后听了莫申的话。

想了想,有些疑惑。

的确,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这董氏综合经营集团。

经常到自己家里来采购。

什么织的布,编的筐,捻的绳,做的蓑衣斗笠等等。

但今天这礼节也太正式了吧。

要知道登门拜访送见面礼。

不同等级所送的礼物是不一样的。

诸侯见面时送的是兽皮装饰的束帛。

卿大夫见面时送的是羊羔。

大夫见面时送的是大雁。

士人见面时送的野鸡。

而庶人见面则送鸭。

从事百工商贾等贱业的人见面时则送鸡。

再说了。

要个绳子,也用不着来这么多人呀。

你搁着骗谁呢!

但孩童不动声色。

他也知道。

父亲诸葛珪虽然死了。

但家人的生活还要继续。

所以女眷纺纱织布。

农闲时编筐捻绳,以补贴家用。

这些都是传统家庭小手工作坊的生存模式。

也是小农经济的常态。

就算是诸葛家再清高。

也要吃喝拉撒睡一样。

无法免俗。

所谓农耕文明。

为何能闭关锁国。

其实原因就在于:

自给自足四个字。

父亲死了。

虽有叔叔照顾。

但平白无故给叔叔家添麻烦。

心里总是过意不去。

幸好这董氏综合经营集团。

很关照自己家的生意。

别人还需要上街叫卖。

唯有他们诸葛家,都是上门订货。

其实诸葛玄也知道原因。

但他不露声色。

家道中落。

自己也有家庭。

如今又多了兄长的继室和三子一女。

而且年纪都还很小。

并未到可以独立谋生的阶段。

于是他也只能口嫌体正。

嘴上坚持不与商贾同流合污。

但私下仍然默许诸葛瑾出面。

这么多人需要养活。

他也没有办法。

孩童知道自己有求于人。

也知道这不是他所能应付的。

于是向屋内大喊:

“兄长,是来要绳子的。”

传统麻绳,是利用麻纤维的互相纠葛缠绕制作而成。

主要分为浸麻和拧绳两步。

胡麻高约一丈,春季种植,秋季收割。

收割完胡麻。

要先撸掉叶子,摔打柔软。

然后绑好放进沂水沤制。

要注意沤制均匀,最好常来翻动。

接着用麻绳纺车。

进行拧绳。

拧绳时需多人配合。

一边摇动纺车。

一边取麻进行加捻填充。

最后按客户需求确定麻绳粗细。

比如家中常用的绳子一般用近二汉斤的麻打一丈绳。

牲口绳套用的则要三汉斤的麻打一丈绳。

负重越重,所需麻也越多。

从春季接订单种麻。

到秋季收割制作。

但眼下七月处暑刚过。

才开始收割胡麻。

沤制还需十几天,更不用说拧绳了。

这会不会有点急呢?

屋内诸葛瑾听到弟弟的喊叫。

于是大步走了出来。

孩童见兄长出来。

这才退后。

站在兄长身边。

眼神乌溜溜盯着院外的亲卫连。

十六岁的诸葛瑾。

身高不到八尺。

长得容仪俊爽。

经过这些年变故。

眼神更为坚定。

他一来就对着莫申行礼。

看来是认识莫申的。

莫申见状。

赶忙侧身让开。

让董先处于c位。

董先这才抬脚上步。

对着诸葛瑾和他身后那个可能是孔明的总角孩童。

一板一眼地回礼并恭敬地说道:

“我乃灵丘董先,前来拜访。”

莫申在旁补充道:

“这是我家主公,新任征北将军、并州牧、持节钺,灵丘侯董先。”

“去年诸葛郡丞病逝,我家主公曾令人奉上奠仪。”

“这段时间,诸葛家织的布,编的筐,结的绳,皆是由我董氏所购。”

诸葛瑾和孩童听见莫申的介绍。

再看董先。

有些不敢相信。

要知道如果没有家世背景的话。

普通庶民举个孝廉都要满四十岁才行。

这董先看着不像呀。

另外并州牧是中平五年才重新设立的。

一般都是履历丰富的人才有资格。

这董先何德何能呢?

片刻失神后。

诸葛瑾才回过神正式介绍:

“我名瑾,表字子瑜。这是二弟,名亮,拜见明公。”

登门来的,定然知道登的是诸葛家的门。

所以姓氏就不用介绍了。

诸葛瑾一边介绍,一边指了指身边的孩童。

董先听了,心想:

果然没错。

原来亮亮小时候长这样子呀。

粉雕玉琢,眉清目秀的。

看来诸葛珪死前,并没有让他们受苦。

诸葛亮见董先直勾勾盯着自己看。

有些不好意思。

于是他想打破这种尴尬的场面:

“难道最早的光和犁就是由明公所打造?”

光和犁就是董先在光和元年向中山郡守臧旻献的犁。

当时凭献犁之功为父亲晋了民爵。

还认识了臧洪,甚至还与张角在甄氏私旅中对赌了天下。

董先见诸葛亮开口了,不由高兴地回应:

“也不是,我只是出出主意,具体由族中的百工匠人所打造。”

“不过,我当年与你现在的年纪一般大哦!”

诸葛亮听了,又问道:

“明公当年是如何想的?为何会想要用活动的辕头。”

董先笑着回答:

“自己当年经常被嫡长兄欺负。想要摆脱庶孙不被重视的地位。”

“刚好看到人力牛力太浪费,转个弯太麻烦。”

“于是联想到这野鸡的头都可以左右转动。为何不让这犁头也转起来呢?”

董先的回答,有动机,有原因,有着力点,听着就觉得很合理。

诸葛亮听了,也没觉得有问题。

一旁的诸葛瑾听两人聊起来了。

于是插话道:

“不如进院内再谈,只是明公这手下,院子太小,怕是容纳不下。”

董先回头招来成、武、典韦和许褚。

外加莫申一同进入院中。

其余亲卫则在院外等候。

而诸葛亮乖巧地趁此机会,去拿草席。

他抱来四张草席。

按方位铺在院内。

主席自然是诸葛瑾。

董先和莫申一席。

成与武一席。

典韦和许诸一席。

自己则又去端来几案。

奉水招待客人。

一番忙碌。

七人总算安坐。

董先绝口不提绳子的事。

一面向诸葛瑾介绍这一路所见所闻。

当然主要是强调人间辛苦,黔首受累。

另外重点还描绘了兵祸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诸葛瑾本想解释这绳索还没完成的事。

但买家不谈生意。

卖家自然也不好提起。

甲方的威力。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斗罗:炎帝徒弟勇闯斗罗大陆

旻旻吖

异域使命

自在飞花1

浮世愿

秃尾巴老陆

满门炮灰,我成为团宠小师弟

听风三百遍

星璇洛逸

瑾言言

和霸道军少闪婚后真相了

纤指红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