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想互参劾
黄家大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1章 想互参劾,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黄家大郎,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今编户之策正在江南两浙展开,再有得几个月,便可收网了,便让他们再猖狂一些时日。
刀已磨利,就等这江南两浙的世家门阀伸头了。
张兴见鸿帝不欲派出钦差彻查,也便不再吭声,正欲退下。
鸿帝又道:“鹤留湾的土豆如何了?”
土豆虽然种在鹤留湾的地面上,但现今却是户部直管,这事自然要问张兴。
“土豆已种下二十余天,皆已破土长芽,长势喜人。”张兴答道。
鸿帝总算听见一件让他开心之事,喜道:“甚好,张爱卿要多加留意,若有差池,朕唯你是问。”
“臣,遵旨。”
接下来又议了议山南西道因受了蝗灾要赈灾一事,今年大周大多地方粮食丰收,赈个小灾不是什么难事。
张兴这回也没再推说国库粮仓没粮,当下便应了。
“众位爱卿,谁还有本奏?”诸多要事商量妥当,已是过了一个时辰,鸿帝准备散朝了。
“臣,有本奏!”
此时御史台一个年青的官员出列,抱着笏板奏道。
站在边上的赵祈佑抬头一看,咧嘴笑了,这不是和事佬侯君浩么。
前年春闱侯君浩与李随风一同考中贡士,只待今年春季通过吏部试,便可入朝为官。
岂料李随风在大年三十被姜远打残了,功名也被革去,随后其父李勉行又被罢官,算是彻底完犊子了。
而侯君浩却是顺利通过吏部试,因其文采出众,被吏部尚书洪泽看重,推荐到了御史台,干了个御史。
去年冬天时,赵祈佑与姜远在闻香楼与才子们打架,侯君浩左右劝和。
当时赵祈佑还曾戏言,说他这么喜欢当和事佬,不如保他去当个御史,没想到侯君浩还真干上了。
“侯君浩,你有何事要奏?”鸿帝淡声问道。
侯君浩腰一弯,奏道:“臣要参都水使何大人与昭华郡主!”
此言一出,百官皆惊,这侯君浩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何允谦也就罢了,昭华郡主是鸿帝的堂妹,他是真敢。
赵祈佑也是俊目微眯,静听侯君浩怎么说,那何允谦被调回燕安,就是镇守燕安通往江南两浙水道的,理论上,赵祈佑与何允谦间接的算是同盟,都是为了对付太子嘛。
一旁的何允谦冷冷的看着侯君浩,倒要看看这个年青的御史要怎么参他。
鸿帝脸色也微微变了,前两日昭华郡主进宫哭诉,说她儿子被人打成重伤垂死,要鸿帝做主云云。
但在昭华郡主进宫前,暗夜使早就呈了密信上来,先告了何允谦与昭华郡主一状,事情的来龙去脉,鸿帝一清二楚。
这些烂事,鸿帝实是不想搭理,但又不能给昭华郡主脸色看。
一来,昭华郡主怎么说也是堂妹。
二来,鸿帝还需何允谦掌管水道,协助训练水卒。
再者这事又扯上了惠宁乡主,其夫君丰邑侯姜远屡立大功,若因此事责罚惠宁乡主,岂不寒了姜远的心。
鸿帝只得和稀泥,只言让大理寺禀公处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此时侯君浩跳出来参何允谦与昭华郡主,鸿帝怎么可能会有喜色。
“侯君浩,你且说来。”既然御史台跳了出来,侯君浩肯定是得了御史大夫的许可的,即便侯君浩不参,一会肯定还有其他言官要出来。
御史干的就是监察百官的活,与暗夜使可谓一明一暗,只不过暗夜使完全听令于鸿帝,鸿帝说什么便是什么。
御史台则不一样,是大周正儿八经的职能部门,不但监察百官,必要时还会劝谏帝王,遇上硬气的御史,还动不动就要头触金柱,以死谏之。
这群人,相当的不好惹。
侯君浩一脸严肃:“都水使何大人与昭华郡主,于五日前,指使家丁护卫,打砸丰邑县县衙,此乃仗官威行凶,有破坏公廨之嫌!
县衙乃一县主治之所在,乃朝庭令政传达之末属,何允谦与昭华郡主公然打砸县衙,渺视大周法度,应以谋大逆之罪处之!”
一众官员都在心里给侯君浩竖个大拇指,他是真敢说,谋大逆不就是谋反么,这罪往谁头上扣都得脱一层皮。
同时又心惊何允谦与昭华郡主也是真的猖狂,一县所治之衙,是能随便砸的么?
赵祈佑却是心中一叹:“侯君浩还是太年青啊,你当父皇不知道此事?”
但显然御史台的言官们就是这么想的,侯君浩开了头,唐勇毅也出了班:“陛下,侯大人所说在理,随意砸县衙实乃大不敬,县衙虽小,却是代表我大周朝庭,如不惩治,与我大周律不合。”
鸿帝眉头皱了起来,目光看向何允谦:“都水使,你可有话说?”
何允谦很是光棍,出列道:“侯大人与唐大人所说属实,微臣的确砸了那丰邑县衙!但并非微臣耍官威,而是微臣当时怒火攻心,才会犯下此错,望陛下恕罪!”
众百官们面面相觑,暗道何允谦还真敢认,这是仗着鸿帝的宠信么,还是仗着自己的婆娘是郡主?
鸿帝见得何允谦这么爽快认了,脸色却是一点没变:“打砸县衙乃大罪,你认了便行!”
何允谦连忙跪倒在地:“陛下,微臣打砸丰邑县衙有罪,微臣认!但微臣却无谋逆之心!臣要参那丰邑县令林谦,贪赃枉法,断案不公,微臣怒极之下才行此蠢事!”
鸿帝脸色终于变了变:“你打砸了丰邑县衙,却又要参丰邑县令,你且说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