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3章 快消失的四川方言:打竳竳,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巴蜀散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国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样,是世界上方言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

今天说一个快消失的四川方言:打竳竳(dǎ lēn lēn),指刚学步走路的幼儿试着站立,多指刚学会站立且摇摇晃晃的样子。

《集韵·登韵》: “竳,竳竳,立皃。”

清乾隆二十四年《象山县志》卷一《风俗·方言》: “竳竳,音登, 小儿学步也。”

光绪六年《宁河县志》卷十五《风物志·方音》: “竳竳,小儿学立也。”

民国二十八年《邯郸县志》卷六《风土志· 方言》: “小儿学立曰打竳竳。”

安徽寿县也说“打竳竳站”。旧儿歌有“打个竳竳站,打给xx看。”

竳,普通话音dēng,〔竳竳〕站立的样子。

为啥打竳竳(dǎ dēng dēng),前面又注音(dǎ lēn lēn)?分析如下:

汉语同系声母内部,有相互转化的现象,舌音dtnl也不例外,所以“竳”在一些地方有声母d→n\/l的演变。四川方言中,助词“的de”发音li,也是这种演变。

竳,【集韵】都腾切,音登。能,【说文】奴登切。说明古音中,“竳”和“能”同韵为eng且声调一致。

于是在一些方言中,竳dēng音转化为nēng音,四川方言则转化为lēn音。

于是一些地方打竳竳,讹音为“打能能”。

文献例证: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 “好个小厮儿! 不要哭,与员外做儿,你是有福的。员外,我着他打个能能。”

清·唐英《灯月闲情十七种·十字坡》: “你看他风流俊俏, 态度温存。嗳呀! 这一会我的魂灵都飞到望乡台上打能能去了。”

四川方言例句:

“你孙儿都走得来路了哇?”

“这两天才学到打竳竳(dǎ lēn lēn)呢!”

“打竳竳(dǎ lēn lēn)”这个词使用场景不多,且如今已不容易听到,快消失了。

借它的声母演变,下文汇总部分同系声母内部相互转化,以至于四川方言音与普通话发音不同的常用字,不含颚化音等其他演化。

同系声母,指唇音(bpmf)、舌音(dtnl)、齿音(zcs zhchshr)、喉音(gkh)、牙音(jqx),俗称五音。

声母d变成t:

导tào 抖tou 铎to 堤缔ti 跌tê或tie

声母b变成p

拔跋pá 遍piàn 巴pá(下巴)绊pàn

蓓péi 痹pi 庇pi

声母g变成k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背靠资源从乡镇步入省委大院

渊孔

全民宗主:合成亿万傀儡

一朵青山

帮助何雨水,开启助人为乐系统

冀路生活

修仙:金丹就有九个道身怎么打?

梦回仙侠

有结局的事

一封漂泊的信

我有大爹,你没有,大爹救我

一缕清风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