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1章 四川方言中,“巴”字区别于普通话的词义和部分衍生词汇,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巴蜀散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国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样,是世界上方言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话词汇,方言中多有其他的音或义,今天来介绍“巴”字在四川方言中区别于普通话的动词词义,以及几个“巴”字的衍生词汇。

一、四川方言中,巴可以表示:张贴

例如:巴对子、巴春联、巴门神、巴奖状等。

二、四川方言中,“巴”可以表示:靠近,挨着。这个词义有不少衍生词汇。

元·王晔《桃花女》楔子: “今日回家来到这里, 争奈天色已晚,又遇着风雨,前不巴村,又不着店,怎生是好?”

《水浒传》第二回: “小人母子二人,贪行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 来到这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欲投贵庄,借宿一宵。”

《警世通言》卷十一: “巴着井栏一望,黑洞洞地。” “巴着” 即挨着、靠着。

今四川方言仍说“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比喻荒郊野外,荒无人烟。

实际生活场景例句:

1、小娃娃学走路时,爱巴着壁头(墙壁)走。

2、四川方言“巴倒烫”,实际就是“巴着烫”的音变,即:挨着烫/贴着烫,引申为各种含义。

衍生词汇1:巴心巴肝

释义为一心一意,但比一心一意的感情更深切。把一个人挨着靠在心肝上,你说深不深切嘛!类似普通话“掏心掏肺”的程度了。但“掏心掏肺”听着有点恐怖,还是“巴心巴肝”更能表达四川人一心一意的感情。

【例句】我巴心巴肝对你,你居然这样对我!

衍生词汇2:巴家

人全心靠近挨着家庭,引申为处处为家庭着想;会持家。如今已不多用。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双金钏》: “养女攀高门才可沾光,我辛苦挣的银钱,岂可拿与穷鬼?不巴家的娘,不要开腔。”

又《节寿坊》: “寿姑听得,忙拿钱四百,米三升,叫邻妇带去与他。何氏曰: ‘你这妹崽,好不巴家哟,为啥无故就拿些钱米与人?’”

【例句】那娃娃几岁就晓得巴家,看到点树枝都晓得朝屋头搬(pá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背靠资源从乡镇步入省委大院

渊孔

全民宗主:合成亿万傀儡

一朵青山

帮助何雨水,开启助人为乐系统

冀路生活

修仙:金丹就有九个道身怎么打?

梦回仙侠

有结局的事

一封漂泊的信

我有大爹,你没有,大爹救我

一缕清风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