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普通话金属片叶片等“割”伤皮肤,用四川方言如何表达?
巴蜀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2章 普通话金属片叶片等“割”伤皮肤,用四川方言如何表达?,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巴蜀散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国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样,是世界上方言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话词汇,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达。比如普通话中,锋利的金属片、植物叶片等“割”伤皮肤,如果皮肤被割开伤口,地道四川方言多用“豁”字;如果皮肤是浅浅的伤痕有刺痛感,通常用“蠚”字。
“豁huo”与“蠚hē”在四川方言发音都是ho,实际造成的伤害程度不同,所以要根据语境,才能确认具体说的哪个字。
例如:
1、“豁”了个口口。指皮肤被割开一个小口。
2、“蠚”了个柳柳。指皮肤被划出像枝条一样细长的伤痕。
“豁”字比较常见,大多数人会说会写,下文主要介绍“蠚”字。
四川方言中,刀片叶片伤曰“划或豁”,尖锐物伤曰“鐍”,毛绒状动植物伤曰“蠚”。
蜇,普通话音zhē,动词,1指蜂、蝎子等用毒刺叮咬人。2刺痛;刺伤。
唐·柳宗元《读韩愈所着毛颖传后题》:苦咸酸辛,虽蜇吻裂鼻,缩舍涩齿,而咸有笃好之者。
鐍,发音ju。<动>刺,锥。如“小明遭蜂子鐍了”即“小明被蜜蜂蜇了”。
《广雅·释诂一》:“鐍,刺也。”
《集韵·术韵》:“鐍,锥也。”
有些地方如我地广汉话则习惯说“锥zui”:仙人掌的刺锥到人精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