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8章 遗存在四川方言的古汉语:?,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巴蜀散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方言就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很多古汉语字词,普通话里已经几乎不用了,但是在不少方言里,还完整地遗存了下来。

今天说说“?”字。

?,普通话音jiu liu yu,没查到现代汉语释义,不知道这三个发音分别来源于哪儿。《汉典》里面,只有一段英文解释,翻译为中文:用手感觉或触摸;握住,把手放在上面,抓住。

这段英文的释义,倒是和四川方言的“?liu”有点接近。

古代字书是有这个字的。

《康熙字典·手部》:“?,《集韵》力九切,音柳,扪也。”

《集韵·有韵》:“?,扪也。” 扪,音mén,从手门声。本义指执持。执持,即抓住不放。

四川方言中,“?”,音liu同柳,词义由“执持”转释义为“用手抓住或拖拉”,又引申为“纠缠”义。今四川话中仍然在使用,还是个日常生活常用字。

近代四川有关文献资料也有记载。

清《西蜀方言》:“莫把我?倒。”

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卷十四《礼俗下·方言上》:“?,跟也。《集韵》?音柳。《蜀语》:‘捉之曰?。’俗谓紧随曰?。”谓纠缠不去也。

《方言大词典》“?”:西南官话3“纠缠”,4“用手勾住或拖拉”,7“捉”。

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之土语方言》:“柳倒,言追索纠缠也。”周芷颖《新成都》第四章第二节《语言》:“柳倒闹:言纠缠也。”这两处“柳”字当为“?”字音借,“柳”本身为名词,无抓住或纠缠义。

《四川方言词典》(王文虎等着)记作“扭”,音niu3,谓“纠缠:这娃儿一天到晚把大人~倒”。《重庆方言词典》也记作“扭”,音liu3,谓“纠缠”。

《川方》和《重方》也是属于借音,而且有个明显的问题:川西坝子地区,n与细音相拼演化为?,“扭”音发音当为?iu,同“纽约”的“纽?iu”音,而不会发成边音声母音liu。所以和“柳”一样,“扭”字肯定是有误的。

新华网曾经编辑过“?”的百科,也是借音用的“柳”字,误!

四川方言中,“?”的标准释义为“用手抓住或拖拉;纠缠”,含有手上的动作,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扌”旁更符合造字规律,当为“?”无误。

下边进一步说明。

在字统网,“?”查到有如下方言释义:

南通方言:1搅拌2玩耍;瞎胡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背靠资源从乡镇步入省委大院

渊孔

全民宗主:合成亿万傀儡

一朵青山

帮助何雨水,开启助人为乐系统

冀路生活

修仙:金丹就有九个道身怎么打?

梦回仙侠

有结局的事

一封漂泊的信

我有大爹,你没有,大爹救我

一缕清风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