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5章 普通话“打架”,地道四川方言如何表达?,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巴蜀散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话词汇,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达。比如普通话“打架”,用地道四川方言表达,或曰“打捶”,或曰“角孽”。

实际来说,四川方言中,“打捶”单纯释义为“打架”,即相互撕打,川西坝子、川北一带用的多。“角孽”既可能是在打架,也可能仅仅在吵架,查资料川渝地区普遍在使用,但笔者所在广汉方言却没有这个词。

一般而言,打架伴随着吵架,吵架吵着吵着某一方眼急了就动手,于是双方就撕扯起来开始干架,所以经常联合使用,又说成“打捶角孽”。

我地广汉方言则用“打捶拌筋”笼统指“吵架打架”。如:过去农村里打捶拌筋的事多得很。

“拌筋”则是单纯指吵架,四川有的地方则说“扯筋”。

文献资料中关于“打捶”和“角孽”的资料摘录如下。

打捶

东晋·竺佛念译《出曜经》卷二十《恚品第二十一》: “为弱者轻忍不还报,设当打捶亦不兴恚。”

清雍正《陕西通志》卷四十五《风俗·方 言》据《临潼县志》: “打捶者,厮打也。”

民国十七年《苍溪县志》 卷十《礼俗志·方言》: “争殴曰打捶。”

李劼人《暴风雨前》第二部分: “打捶角逆,本是娃娃们的天性,也值得生气认真吗?” 原注: “打捶即打降、打架,文言所云斗殴。角逆即相争、相骂,也含有斗殴的意思。皆四川人的语言。”

亦作“打锤”、“打搥”、“打槌”。

“锤”与“槌”是古代根据材质不同分别造的名词,对应的动词则是“捶”与“搥”。由于已经有动词“打”,所以“打捶”的“捶”字有了不同的写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背靠资源从乡镇步入省委大院

渊孔

全民宗主:合成亿万傀儡

一朵青山

帮助何雨水,开启助人为乐系统

冀路生活

修仙:金丹就有九个道身怎么打?

梦回仙侠

有结局的事

一封漂泊的信

我有大爹,你没有,大爹救我

一缕清风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