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0章 由四川方言“笋子熬肉”,介绍两个方言词汇:条子和搁,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巴蜀散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川方言俗语“笋子熬肉”,又作“笋子炒肉”,指长辈用条子(竹条、细竹枝或藤条等)打小孩的屁股,是一种惩戒行为。

70后80后的四川男同胞,估计很少有没吃过“笋子熬肉”的。

“笋子”,借代体罚小孩用的竹条或竹枝。

“熬肉/炒肉”,过去物质有限,大概是父母们怕把裤儿打烂,所以打屁股都是把裤子扒了来打,竹器直接和屁股亲密接触。因此“笋子熬肉”是一种诙谐的说法。

另,“熬肉”的“熬ngāo(川音)”本字写法或为“爊āo(普音)”。

“笋子熬肉”还有一种说法,叫“条子搁倒身上”,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四川方言的“条子”和“搁”。

一、四川方言:条子

条子一词,在普通话和各种方言中词义较多,甚至可以指警察。“条子”指代警察来源于旧上海黑话,后流传到广东、香港地区。

四川话中,“条子”常用词义有三个:

1纸质凭据。如借条欠条:“你给我打个条子。”(汉语通用义)

2麻将牌型。从幺鸡到九条共九种,统称为“条子”。(有些省市称“索子”)

3长条形的竹木片或枝条。(词义为四川方言义,普通话无此义项)

过去川渝农村有“黄荆条子出好人”的说法,那时家长们多半没文化,也没时间苦口婆心教育小孩,小孩犯了错就是挨打。西南地区多竹,“条子”通常为竹条或竹枝,所谓的“黄荆条子”其实不多见,所以用竹条打屁股又有了“笋子熬肉”的诙谐说法。

“条子”指细长的枝条,古代文献也见使用。

元·佚名 《元朝秘史》卷十一: “若不依我言语, 将所管的人用条子打的,依旧教条子打他。”又卷十二: “又恐军人畏惧不行,令人各背条子十根,若不行的,用此惩戒。”

《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七回: “正见晁思才手拿着一根条子,喝神断鬼的看着小琏哥拔那天井里的草。”

二、四川方言:搁

搁,普通话读作搁(gē或gé),本义指放,放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背靠资源从乡镇步入省委大院

渊孔

全民宗主:合成亿万傀儡

一朵青山

帮助何雨水,开启助人为乐系统

冀路生活

修仙:金丹就有九个道身怎么打?

梦回仙侠

有结局的事

一封漂泊的信

我有大爹,你没有,大爹救我

一缕清风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