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3章 快消失的四川方言:待诏,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巴蜀散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唐代翰林院当时有画待诏、医待诏、棋待诏等名称,宋、元、明时期民间开始尊称手艺人为待诏。

如《水浒传》第四回:“ 智深走到铁匠铺门前看时,见三个人打铁。智深道:‘兀那待诏,有好钢铁么?’”此处“待诏”指铁匠。

再如《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国王道:这和尚是有鬼神辅佐!怎么道士入柜,就变做和尚?纵有待诏跟进去,也只剃得头便了,如何衣服也能趁体,口里又会念佛?国师啊!让他去罢!”此处“待诏”明显指剃头匠了。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裱褙铺里)璩待诏问:‘府干有何见谕?’虞候道:‘无甚事,闲问则个。’”该书里玉匠、装裱师等都以待诏、大夫混称。

以上是农村称理发师为“待诏”的源头之一。

民间称理发匠为待诏应还有一个重要的来由:清朝初年满族统治者对汉人强制满化,强迫汉人改成满人的发型,理发匠奉旨剃头。

本来明朝男人一般都是满头长发的,清廷下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强迫剃头。理发匠就是奉旨剃头,碰到留着明式发型的人抓了就剃,不愿剃就杀头。

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九章: “……帽根儿是清朝入关才兴起的制度,好多人就因为不肯剃头发、梳帽根儿, 遭斫了脑壳。那时节,剃头匠都带有圣旨在担子上。违旨者斩! 所以剃头匠才叫待诏。”

所以清朝开始,“待诏”在民间逐步专指理发师了。

摘录部分文献资料:

清乾隆三十年《同官县志》卷四《风士志·方言》: “剃头匠曰待诏。”

清·赵翼《陔余丛考·博士待诏大夫郎中》: “黄省会《吴风录》谓张士诚 走卒厮养皆授官爵,至今呼椎油、作面佣夫皆为博士,剃工为待诏云。”

《醒世姻缘传》六十四:“我正叫了个待诏剃头,我流水叫徒弟看茶与他吃。”

凉州贤孝《张三卖马》:待诏铺子里去剃上个头。

吴济生《新都见闻录》第六章《市容片断· (六) 条帮与市声》: “重庆的理发师,也叫 ‘待诏’,通称为 ‘剃头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背靠资源从乡镇步入省委大院

渊孔

全民宗主:合成亿万傀儡

一朵青山

帮助何雨水,开启助人为乐系统

冀路生活

修仙:金丹就有九个道身怎么打?

梦回仙侠

有结局的事

一封漂泊的信

我有大爹,你没有,大爹救我

一缕清风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