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章 不得已而为之
孤独麦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97章 不得已而为之,含着奶做着爱太舒服了,孤独麦客,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得已而为之
杜綝气喘吁吁地下了马,穿过田间小路,跨过冰封的溪流,转过一片小树林,看到了山坡上密密麻麻的人群。</p>
“走。”他招呼一声,十余名随从紧随其后,一步一滑地向前走着。</p>
走了百十步后,路边跳出来一青年,昂着头道:“带来了吗?”</p>
“常将军可去通禀一声,都带来了。”杜綝指了指身后随从们背着的行李,说道。</p>
“当不得将军之称。”常隆说道:“稍等。”</p>
杜綝站在路边喘了口气。</p>
他在单于府当了八年兵曹掾,离府之后谋取地方官位。</p>
但一个小小的兵曹掾,能得到什么好职位。晋末以来,参军离府也只能保证得个县令,再高就要看运气了,他能得到晋阳令之职完全得益于苦寒之地八年的奋斗,真的不容易,现在士族子弟当官越来越难了,总是有很多人争抢。</p>
远处山坡上有着晋阳地界上的诸多头面人物,比如天子、韩王、并州刺史、太原太守、晋祠龙骧府部曲督以及一些随驾侍臣。</p>
他们在谈论军府土地,杜綝很清楚,因为天子命他将晋阳县的户籍、田籍带过来,以备查阅。</p>
大冷天的,不赶紧回洛阳醇酒妇人享受着,偏偏在这野地里跑来跑去,连带着他们这些地方官也像被抽了鞭子一样,不得安生。</p>
等了足足小半个时辰后,常隆才又出现,将杜綝一行人带了进去。这个时候,天子已经身处某位府兵的家中了。</p>
杜綝仔细看了看这位府兵的家。</p>
就一进屋,左中右三间,中间是厅堂,稍大一些,右边是府兵夫妻二人的居所,左边是其父母居所。</p>
这一进屋左侧又有左厢房,共三间小屋,两间住人,一间住着两个儿子,一间住着两个女儿,还有一间是厨房。</p>
右边又是两间屋,一间很差劲,树枝糊泥巴筑成,似乎养着七八只羊,另外一间则是柴房。</p>
所有房屋都用篱笆圈着,共同围成了一个院子,即前院。</p>
前院左边种着两株梨树、两株杏、一株枣,避开了屋门,占去了庭院很大一部分空间。</p>
右边则开辟为菜畦,中间挖了一口井。</p>
右厢房与那进正房之间的篱笆墙上开了个小门,门外靠墙根堆满了秸秆,可烧火,但一般拿来喂食牲畜。</p>
旁边还挖了个小池塘,围着池塘一圈栽了七八株桑树。</p>
池塘旁边有一小屋,住着两大两小四人,站在门口悄悄往这边看,应该是他家部曲。</p>
左厢房外侧有一条沟,沟外住着两户人家,前后排列,都不大,似乎也是他家部曲。</p>
这位府兵似乎还在改造屋后的空间。</p>
那是一片洼地,有挑土填埋的痕迹,看样子是打算夯实了,再起一进屋出来。</p>
出征蜀地归来之后,他们都有钱了,对家业的经营愈发上心。</p>
老实说,这一家目前还是可以过下去的,府兵也有足够的钱粮维持战力不坠,但将来呢?土地是关键。</p>
“你年岁还轻,不过三十一二罢了,就已有两儿两女,将来孩儿多了,怎么办?”邵勋招了招手,让杜綝过去坐下,然后又看向那位面色黝黑的府兵,问道。</p>
“大女儿十四了,准备嫁出去。”府兵说道:“大郎今年十一,七岁开始练武,还算有些天分,将来就由他继承兵籍了。”</p>
“二郎呢?”邵勋问道。</p>
府兵显然有些犹豫,道:“托陛下的福,征蜀大胜,得了许多钱帛赏赐,已可再起一进房,我家宅园好几亩,自是够的。”</p>
邵勋点了点头。</p>
府兵的父母已经五旬上下,种地之余,在家编织一些篮筐之类的物事,他俩故去后,其实就空出一间正房了,而此人还打算再起三间正房,如此,便是两个儿子都娶妻后,也有足够的地方住——他多半还考虑到了将来还会有孩子降生。</p>
很明显,除了把女儿嫁出去外,这位府兵非常希望已有的以及将来可能会出生的儿子全和他住在一起。</p>
这是人之常情。</p>
站在府兵的角度,二百亩地他家自己种五十亩,另外一百五十亩给三户部曲种,与他们约好分成,具体比例看怎么商量以及各自间的情分对部曲也不能太过苛刻,毕竟要上战场的。</p>
目前有两个儿子,分出去五十亩又怎样?剩下一百五十亩凑合着用,也不是不可以。</p>
当然,这时候他不会考虑部曲家也会滋长人口。</p>
但站在朝廷的角度,二百亩地要养活更多的人了,消耗变多,剩余减少,这都会反应到府兵的经济实力上。更别说,很多府兵并没有分足二百亩土地,一百多亩也大有人在。</p>
一场大败后,丢盔弃甲,你要花多久才能置办一副新的铁甲?</p>
战场上有没有铁甲,完全是两回事,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p>
诚然,如果土地不够,朝廷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比如给予政治特权来刺激他们的士气,但土地终究是根本。</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